公益慈善新常态到底是什么?
来源: 作者: VIEW_NUMS:6624 PUBLIST_TIME:【2016-04-09】
公益慈善是人类共同美德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韦斯布罗德的政府失灵理论、汉斯曼(Hansmann)的市场失灵理论以及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共同构成了西方慈善事业的经典理论,认为无论是政府部门、市场部门还是慈善部门,它们的存在是因为其他部门在应对人类需要的时候具有某种内在缺陷,导致某一部门无法完全满足人类需求。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兴盛年代,慈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欧美国家的慈善发展也经历了由宗教和国家主导的“福利型慈善”到社会主导的慈善的转变。二战后,慈善作为一种社会性力量前所未有地登上历史前台,并发生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慈善”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政府行为,而是社会或民间行为。作为有别于国家社会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其运作模式由社会主导,动员资源主要来自社会,是一种对国家履行自身功能的补充。
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慈善事业在参与民生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弥合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实施大国战略的有效补充。尤其在经历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以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不断鼓励民间力量投入医疗、养老等产业,中央财政继续支持社会组织服务,使公益慈善机构在各项社会服务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各级政府审批权限的下放和社会组织与网络治理的兴起,特别是大量民间背景、公民自发成立的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积极涌现,其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补充供给及相关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54.7万个,比上年增长9.6%;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36.6万人,比上年增加3.8%;形成固定资产1496.6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571.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22%;接收各类社会捐赠458.8亿元,总体上延续了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领域良好的发展态势,慈善成为国内重要产业部门。
公益慈善事业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与现实的社会需求相比,当前我国慈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发育状况仍然是相对滞后的。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规模和国际第三部门发展经验的横向比较,我国社会组织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需求和潜力仍然巨大。但经过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社会领域已经逐渐积蓄形成一定的自主性能量,社会公众也表现出相当强烈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愿。正是由于政府改革和民间转型交织在一起,使得当前我国公益慈善正在从计划慈善走向现代公益,慈善回归民间,社区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透明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使得社会力量兴起并参与社会治理和资源配置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上下互动的现代公益
这个时代重要的标志是自上而下的计划慈善正逐渐被上下互动的现代公益所取代,来自民间或民间化的公益慈善组织及其创新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生力军。
根据社会治理理论和赵俊男等学者观点,我们认为现代慈善事业发展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一是科学定位现代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包括:
(1)突出扶贫济困,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慈善组织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目前在各公共服务领域都有慈善组织的身影,他们拓宽了公共服务范围,从机制体制上改进了公共服务供给。
(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慈善事业,传播公益理念和志愿精神,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起到重要作用。
(3)表达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慈善组织在组织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起到促使公众再组织化的作用。
二是准确定位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角色。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有到无,从无再到有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慈善事业的复兴与政府的扶持密不可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显著。在当前国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下,慈善组织成为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力量。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和政府资助等形式,不断将行业性事务性职能剥离转移,并由社会组织承接,从而进一步推动慈善回归民间。在慈善事业治理中,政府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种角色既不是主导者,更不是绝对权威者,而是慈善规制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三是充分尊重慈善事业发展主体多元并存格局。慈善事业是一项关注民生、造福社会、引人为善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推动,绝不仅仅是慈善组织或政府的专项事务,应该形成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共同行使权力,共同承担责任与风险,联合投入资源,并提供慈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发展模式。
四是重视构建慈善事业发展生态系统。在慈善事业领域内,慈善组织、政府、企业、志愿者、公民、媒体、第三方机构等共同构成了相互依存的治理体系。这种治理体系的运作逻辑是以对话、协商、合作为基础,强调各主体之间的平等性,任何一个主体都不能够完全掌握慈善事业“善治”所需的所有资源和条件,主体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合作为主也不排除良性的竞争。因为每个主体都掌握有重要的资源,通过主体之间的相互了解、有效沟通、精诚合作,共同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转自志愿中山 来源南都公益)